"说不服气是假的,但我的音乐里藏着未被解读的密码。"《新生歌手》决赛落败后,王蓉的采访引发关于选秀评审标准的热议。
争议现场:实验音乐遭遇"大众性"壁垒
在晋级赛中,王蓉以一首融合京剧唱腔与电子音乐的《戏梦人间》挑战自我,却被评委批评"形式大于内容"。她尝试解释创作理念:"我想用科技手段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生……"话未说完便被打断。最终败给演唱抒情情歌的对手。
音乐人的坚持与困境
王蓉坦言:"我知道选秀需要‘安全牌’,但如果所有歌手都只唱情歌,华语乐坛何来突破?"她的观点获得部分原创音乐人支持,认为选秀机制过度迎合流媒体算法,挤压了实验性音乐的生存空间。
乐评人则提出更尖锐的质疑:"实验音乐需要土壤,但首先得让人听懂。王蓉的编曲过于追求‘炫技’,反而让核心旋律被淹没。"这场争议折射出音乐市场"艺术性与商业化"的永恒博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