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跑销量遇冷背后:小型SUV市场的残酷生存法则
1. 定位尴尬:比上不足,比下不贵
起亚奕跑(KX1)定价8-10万区间,却面临双重夹击:
国产碾压:哈弗H6、长安CS35 PLUS以更大空间、更强配置(如360影像、L2辅助驾驶)抢占市场
合资挤压:降价后的本田XR-V/缤智终端价下探至11万,品牌力完胜
2023年上险数据显示,奕跑月均销量不足800台,仅为同级领克06的1/10。
2. 动力短板:1.4L自吸的“佛系”困局
最大功率仅100马力,零百加速14秒开外
匹配6AT变速箱(技术老旧,油耗却达6.8L/100km)
电动车当道时代,无混动/纯电版本
试驾对比发现,奕跑80km/h后加速乏力,而同级吉利缤越1.5T车型动力储备超其60%。
3. 配置倒挂:低配寒酸,高配不值
入门版缺失ESP(2024年竟还有车敢这么干)
顶配车型价格触达11万,却连后排出风口都没有
车机系统停留在CarPlay映射阶段,本土化应用为零
4. 品牌式微:韩系车的集体滑铁卢
起亚中国市场份额从2016年4.5%跌至2023年1.2%
经销商网络收缩,三四线城市售后难保障
新能源转型迟缓,EV6等车型引进滞后
潜在用户画像分析
原本瞄准小镇青年首购群体,但实际成交客户中:
55%为起亚老车主增购
30%是网约车公司采购
仅15%为个人消费者
逆转建议:
若终端优惠达3万(实际裸车价6万起),作为代步车尚可考虑。但在这个卷配置、卷智能的时代,没有核心卖点的奕跑,恐怕难逃“边缘化”命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