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档,古装奇幻剧《无忧渡》以豆瓣8.3分收官,不仅刷新国剧“人妖共存”世界观叙事天花板,更因惠英红、曾志伟、谢君豪等香港演员的集体“古偶首秀”引发行业震动。这部由林玉芬执导、改编自《百鬼夜行抄》的剧集,通过“港式演技”与“东方奇幻美学”的化学反应,为香港演员开辟了“古偶新大陆”,也揭示了影视工业化时代文化融合的深层逻辑。
一、港星“古偶突围”:从“警匪片熟脸”到“东方神话代言人”
在《无忧渡》中,惠英红饰演的渡妖人首领“孟婆”颠覆了其以往“打女”“恶母”形象,通过“以柔克刚”的肢体语言与粤语台词彩蛋(如“妖同人都系贪嗔痴,一盅茶饮咗先讲”),赋予角色江湖气与禅意并存的层次感;谢君豪则将话剧功底融入“河伯”一角,用莎士比亚式独白演绎上古水神对人间情的嗔痴,其“醉酒戏”片段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这些香港演员通过“去警匪化”的表演重构,证明了港式演技在奇幻题材中的普适性。
二、港味基因注入:古偶工业的“鲶鱼效应”
《无忧渡》的突破不仅在于演员阵容,更在于其“港剧思维”对古偶流水线的革新:
叙事节奏:采用港式单元剧模式,每三集讲述一个“渡妖故事”,破解古偶“拖沓症”;
视觉体系:美术指导张叔平将港片霓虹美学与宋代水墨结合,设计出“赛博鬼市”“量子佛龛”等“新中式奇幻场景”;
情感张力:借鉴TVB“强冲突”剧本范式,将人妖虐恋与朝堂权谋编织成“双螺旋叙事”,摆脱古偶“甜宠单线”窠臼。
三、文化破圈:一场“大湾区-内娱”的双向赋能
对香港演员而言,《无忧渡》意味着从“港剧遗老”到“国剧新贵”的身份转型。惠英红在采访中坦言:“以前总被问‘何时退休’,现在年轻观众叫我‘红姐婆婆’,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很奇妙。”而对内娱古偶市场来说,港星带来的不仅是演技“降维打击”,更是对“流量至上”逻辑的冲击——该剧主演张凌赫与港星搭档时,主动放弃“美颜滤镜”,用粗粝妆造与台词原声证明演技。
从《金枝欲孽》到《无忧渡》,香港演员的“古偶破壁”本质是文化工业的生态进化。当惠英红用粤语念出“渡妖亦是渡己”的台词时,当曾志伟以“土地公”身份玩起“赛博算命”梗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演员的转型,更是港式叙事基因在国剧体系中的“基因重组”。这场跨次元碰撞,或许正预示着华语影视工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没有地域壁垒,只有创意共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