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重庆永辉超市因“反向抹零”事件深陷舆论漩涡。消费者刘先生在金源时代店购买标价7.96元的淡虾米,支付100元后仅获92元找零,被超市“四舍五入”规则多收0.04元。经媒体调查,重庆区域多家门店均存在系统性“五入”收费现象,如11.55元开心果实收11.6元、4.97元绿豆糕按5元结算等。对此,永辉超市回应称因分币流通困难,门店采用“积零换整”规则,但未明确公示,导致顾客误解。
这一解释未能平息争议。根据《价格法》第十三条,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而永辉超市未经消费者同意强制“五入”,已涉嫌违法。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消费者主张10倍赔偿,需满足“经营者明知违法且拒不改正”等条件,但反向抹零长期累积的不当得利,足以构成欺诈性收费。
值得关注的是,永辉超市此前多次因价格问题被罚:2020年曾因售卖“臭鸡蛋”赔偿消费者200元,2019年西安门店更因反向抹零被消费者告上法庭。此次事件暴露其区域管理脱节——成都、济南等地门店未执行“五入”规则,而重庆区域却系统性违规。
10倍赔偿的承诺能否成为破局关键?若永辉超市对涉事门店启动先行赔付,并公开整改方案,或可挽回部分信任。但零售业竞争白热化背景下,消费者更期待企业将“真诚”从口号转化为制度,而非依赖危机公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