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针对“5·2游客深夜滞留事件”发布情况通报,承认5月2日景区因客流激增、返城车流高峰时段道路拥堵,导致接驳车辆通行效率降低,上千名游客在南门外栖凤岗亭候车处滞留。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景区在旅游高峰期综合管理能力不足的短板,更将旅游目的地“流量狂欢”背后的管理困境推向台前。
据游客现场反馈,5月2日下午4点后,百龙天梯、天子山索道等热门项目排队时间长达2-3小时,而实际乘坐时间不足2分钟。夜间气温骤降至10℃以下,部分游客裹着临时毛毯仍瑟瑟发抖,现场秩序混乱,甚至发生插队争执。尽管景区启动应急预案增派大巴车,但因道路狭窄、部分路段限行,车辆周转效率受限,直至凌晨1点才完成滞留游客疏散。
此次事件并非孤例。2024年10月,天门山景区就曾因游客排队4小时无法乘坐索道引发争议。张家界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节假日期间游客量往往远超景区承载能力,而管理方在预警机制、分流措施上的滞后,导致游客体验与景区口碑双双受损。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张家界已投入2000万元升级票务系统,与高德地图合作推出热力图功能,并增设多语种服务岗。这场深夜滞留风波,实则是旅游经济与服务质量失衡的缩影——当流量洪峰来袭,唯有技术赋能与精细化管理双管齐下,方能守护游客的诗与远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