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胖东来与京东在河南许昌落地的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这一总投资12.5亿元、占地135亩的“超级工厂”,不仅是实体零售与电商巨头在供应链端的首次深度融合,更折射出中国零售业从价格内卷向品质革命转型的深层逻辑。
供应链革命:从区域到全国的破圈
该项目整合了胖东来8大品类100余个自有品牌商品与京东物流的智能仓储体系,预计年产值25亿元。9栋加工车间可实现生鲜、熟食等20类商品的全链路标准化生产,京东的机器人分拣系统将许昌至郑州的配送时效压缩至4小时。这种“产地仓+前置仓”模式,让胖东来中央厨房的鲜肉制品实现“凌晨屠宰、上午上架”的极致保鲜,也为其突破河南市场、触达全国消费者铺平道路。
品质博弈:反内卷的生存法则
在平台抽成高达25%、中小商家利润逼近1元/单的当下,胖东来与京东的联手具有样本意义。胖东来通过自建供应链将商品加价率控制在15%以内,京东外卖则将佣金率压至5%,远低于行业平均30%的水平。这种“薄利多销+品质溢价”的组合拳,正在重塑行业规则——某入驻京东外卖的餐饮品牌数据显示,其复购率因菜品质量提升增长37%,利润率同步增加12%。
价值重构:商业向善的长期主义
胖东来将95%的利润用于员工分红,京东物流则将供应商账期从3个月缩短至7天。这种“利润共享”机制,既激活了产业链末端活力,也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当许昌的包装盒厂因产业基地订单激增而产能翻番,当300名货车司机带动周边餐饮业增收,这场合作的价值早已超越商业本身。
在流量见顶、增长焦虑蔓延的零售业寒冬,胖东来与京东的联手证明:唯有以品质为锚、以共赢为帆,方能穿越周期。这场始于许昌的供应链革命,或将为中国零售业写下新的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