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5岁的导演张纪中在横店片场拍摄《笑傲江湖》重制版时,面对年轻群演的追问“行业寒冬您会退吗”,他以一句“我不会跑,我是张纪中”回应,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迅速登上热搜,成为影视行业寒冬中一抹罕见的热血注脚。
一、江湖气:用生命丈量武侠的偏执狂
从《射雕英雄传》的草原实景到《天龙八部》的雪山取景,张纪中始终践行“武侠剧必须拍出真江湖”的执念。为还原《笑傲江湖》中的思过崖,他带队在浙江缙云山开凿山洞,暴雨冲垮剧组帐篷仍坚持拍摄;拍《神雕侠侣》时,他纵马跃下20米瀑布险些坠崖,却笑称“小龙女跳崖,导演先试”。这种“以命相搏”的创作方式,在流量至上、绿幕泛滥的当下,宛如不合时宜的堂吉诃德,却也构筑起难以复制的武侠美学护城河。
二、逆流者:在资本与算法间死守内容尊严
当平台要求《倚天屠龙记》压缩至30集时,他公开怒斥“金庸的江湖容不下注水”;面对AI换脸技术,他坚持“演员眼神里的江湖气,AI永远学不会”。这种“反效率”的坚持,使其作品在豆瓣评分中常年维持7.5+水准,却也导致投资方撤资、平台排播受阻。2024年其监制的《侠客行》网播量仅破亿,不及同期甜宠剧零头,但他仍坚持“宁可赔钱,不毁经典”。
三、孤勇者:老派导演的困局与突围
张纪中的困境,本质是传统影视工业与流量经济体系的碰撞。他拒绝植入广告导致剧集预算锐减,拒绝数据造假导致宣发资源被砍,甚至因批评“演员轧戏”遭行业排挤。但他的“不跑”宣言,意外引发Z世代共鸣——B站剪辑《张纪中武侠名场面》播放量超8000万,弹幕满屏“这才是真·武侠”。这种代际对话,折射出年轻群体对快餐文化的反叛,也为老派创作者开辟了“以作品换新生”的可能。
在影视行业“降本增效”的浪潮中,张纪中像一块倔强的礁石。他的坚守或许笨拙,却提醒着行业:真正的经典,从不是算法的产物,而是创作者用生命点燃的火种。当流量泡沫退去,那些曾被嘲笑“不会跑”的孤勇者,或许才是最后的赢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