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发布公告称,自5月12日起,门票将从10元/人次调整为85元/人次,涨幅超700%。这场“断崖式”调价迅速引发舆论热议,但背后实则是一场基于文物活化与体验升级的“价值重构”。
此次调价直接源于博物馆历时两年的改扩建工程。2024年,碑林博物馆启动新馆建设,期间仅开放孔庙古建筑群区域,门票因此降至10元惠民价。而今新馆落成,展陈面积扩大3倍,馆藏14338件/套文物(含2264件/套珍贵文物)首次实现全域开放。游客不仅可近距离观赏《开成石经》《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国宝级文物,还能在新建的石刻艺术馆中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体验“昭陵六骏”三维复原。
运营成本激增是调价的另一推手。据公告,新馆增设了恒温恒湿展柜、智能安防系统及多语种导览设备,仅讲解服务就细分为中文100元/场、外语200元/场等不同档次。此外,博物馆日最大承载量提升至20199人次,运营压力显著增加。
尽管争议不断,但也有观点认为,相较于国内部分主题公园动辄数百元的票价,85元门票对应的是千年书法艺术的沉浸式体验。这场调价风暴,或许正是传统文化机构从“公益属性”向“可持续运营”转型的必经之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