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RISC-V开源芯片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在芯片指令集架构领域加速构建自主生态。该中心由苏州市政府联合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新思科技等机构共建,旨在通过“技术攻关+生态培育+场景落地”三维驱动,推动RISC-V架构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
产业生态“聚链成势”
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重镇,苏州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的全产业链,并在RISC-V领域布局领先。创新中心依托本地企业国芯科技、睿芯集成、微五科技等的技术积累,已形成多款自主可控的RISC-V
IP核与芯片解决方案。例如,国芯科技基于RISC-V架构研发的神经网络扩展指令集芯片,已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实现量产;睿芯集成的高通量处理器则进入国际龙头客户供应链,服务边缘计算与具身智能场景。
技术突破“剑指高端”
创新中心将聚焦高性能计算、AIoT等前沿方向,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发布“香山·昆明湖”RISC-V处理器核等开源成果,其SPEC CPU
2006
Int性能达15分/GHz,支持256核互联,为数据中心、智能驾驶等场景提供算力底座。同时,中心与阿里达摩院合作推进TH1520芯片的生态适配,加速RISC-V在端侧AI的落地。
开放生态“普惠全球”
创新中心计划5年内授权客户超300家,推动千款RISC-V芯片量产,并通过“开源社区+产业联盟”模式,吸引长三角乃至全球开发者共建。这一举措不仅将降低芯片设计门槛,更可能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如RISC-V国际基金会理事长戴路所言,中国企业的贡献正推动该架构迈向主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