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等地突降冰雹,引发公众关注。对此,气象部门详细解答了冰雹的成因,揭示了这一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气象专家指出,冰雹的形成需要特定气象条件的配合。首先,大气层必须存在不稳定层结,即下层空气较暖湿,上层空气较冷干,这种“上冷下热”的温差为冰雹提供了热力驱动的上升气流。其次,云团中需具备大水滴冻结的温度条件,通常发生在积雨云的中高层。此外,强烈的垂直风切变也是关键因素,它使得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云中剧烈交锋,为冰雹的反复增长提供动力。
具体来说,当水滴被上升气流带到高空遇冷时,会迅速冻结成小冰晶。这些冰晶在云中上下翻滚,不断吸附过冷水滴,形成冰雹胚胎。随着过程的持续,冰雹胚胎逐渐增大,直至上升气流无法支撑其重量,最终坠落至地面。
气象部门强调,冰雹通常伴随强对流天气发生,如雷暴、大风等。此类天气具有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需密切关注短时临近预警,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